急性肝炎病情复杂,却有法可寻

中医大家胡希恕认为,中医治病应“谨守辨证施治,有是证用是方”。这样,再复杂的病症,其证治亦有法可循。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,病情复杂。辨治肝炎谨遵胡老的思想,借鉴性极强,一起来看看吧!

急性传染性肝炎,可分为有黄和无黄两种类型。少数呈暴发性,发病急速,重者可呈肝性脑病而死亡。初起常类似感冒,而伴随消化道症状、易疲劳、腰背疼等,这在诊断上是要特别注意的,以防误诊,贻误病机。经查验肝功能,或当出现黄疸时,则不难诊断。

黄疸为症,不只局限于肝的实质性病变,抑或输胆管道障碍均可导致发黄,胆寄藏肝内,胆汁经过输胆管道而输入胆囊,输胆管道若发生堵塞,则胆汁入于血液而发溶血性黄疸,如胆囊炎、胆结石等均可使输胆管道发生阻塞。肝炎亦可影响输胆管道使之阻塞,而发黄疸。

中医有治黄之法而无肝炎之名。中医认为黄疸是湿热郁结,多用清热利湿之法,而且根据六经八纲的辨证方法,把发黄疸分为阳黄、阴黄。

所谓阳黄,即阳明病而发黄疸:

热盛湿轻,大便干,此类用茵陈蒿汤,或用栀子大黄汤,以通大便祛湿热,主用栀子、大黄、茵陈。

若恶心、肝区疼痛,而显柴胡证者,此类多见,当用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。

若烦剧者,可加淡豆豉,更有配合栀子大黄汤的机会,此法甚善。这类证型比较好治,预后多良。

所谓阴黄者,即太阴病而发黄疸者:

阴性病发黄疸,不但小便不利,且多呈大便稀溏,此类以茵陈五苓散主之。

若现柴胡证者,如恶心、食欲不振(伴随消化道症状),也要合柴胡汤,用小柴胡汤合茵陈五苓散。

但是,临床上以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方证为多,而茵陈五苓散证较少。

有一种发黄疸发生在肝硬化时期,这与肝内输胆管道有关,多预后不良。

对于肝炎患者,除了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外,还要学会如何调养。有句俗话“三分治七分养”,饮食疗法也是促进急性肝炎恢复的重要手段。

高蛋白: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分解和合成的重要器官,肝脏发生病变,影响消化酶的分泌,使胃肠蠕动减弱,食物的消化吸收受阻,蛋白质吸收、合成减少,且肝病时,自身蛋白质分解加速,大量蛋白丢失,血浆蛋白下降,使受损的肝组织难以修复,甚至因低蛋白而产生局部水肿及腹水,故应补充高蛋白的饮食。进食时,既要注意蛋白质的量,还要从质的方面加以选择。

在高蛋白食物中,必需选用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,如蛋类、牛奶、瘦肉类和豆制品,而含脂肪过多的肥肉食后不易消化,常有胀闷感,故不宜食用。

肉类食物宜选用鱼肉、兔肉、鸡肉、猪瘦肉等。

豆类蛋白如豆制品、与动物蛋白同食,有互补作用,可提高其生理价值,但消化不良,食后有胀满感者,豆腐不宜多食。

补充维生素:肝脏受损害时,维生素摄入和合成减少,且消耗增加以致缺乏,故必需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及维生素A等。

动物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,约10倍于其它肌肉组织的含量;

小麦、花生、豆芽、新鲜蔬菜、水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;

维生素A的摄取主要来源于胡萝卜、绿色菜叶、牛奶、鱼肝油、动物肝脏等;

而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、蔬菜,尤其是山楂、柑、橙。

因此,上述水果、蔬菜、肉类可以多食,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eelwatches.net/lcjc/7554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